鼠类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的具体数量,一般用个体数目或生物量来表示,比如每公顷有黄鼠多少只。单位空间或面积内鼠的具体数量,称为绝对数量。常用相对数量来表示动物的多少,如用100个鼠夹布放一昼夜的捕鼠数,即捕获率(用百分比表示),或单位面积内见到的鼠洞数,或单位面积中一段时间内看见的鼠数来表示等。
 
  由于各种动物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,因此,不可能用1个统一的数量调査方法,来调查所有的或绝大多数动物;就是同1种动物,在不同的季节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。因此鼠防工作者必须掌握多种方法的特点、适用性和局限性、优点和缺点,根据工作目的和条件,选择使用劳力最少,又能正确完成任务的数量调査方法。鼠类数量调査方法很多,现介绍几 种常用的方法。
 
  鼠夹法
 
  鼠夹法是目前鼠密度监测的常用方法。适合在居民区和野外使用。
 
  选用中型钢板夹,晚放晨收。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,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。特殊行业各类房间(厨房、库房)都应兼顾,同一房间不能连续布夹。每一调査点布夹不少于300有效夹夜。室外直线布夹,每5m布夹1只。
 
  鼠密度(捕获率)(%)=捕鼠总数(只)/有效夹总数(只)*100%
 
  有效夹数=布夹数一无效夹数
 
 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,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,记入捕鼠总数。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、鼠尾、鼠爪,该夹计入布夹总数,定为未捕到鼠。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。
 
  捕获鼠类后,进行鼠种鉴定,并同时记录性别、体重。使用本方法调查鼠密度前做好宣传告知,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。
 
  粘鼠板法
 
  粘鼠板是一种操作简便,对人安全的捕鼠器械。比夹夜法操作简单、卫生,对人安全;比粉迹法对环境的要求低,监测的结果准确。缺点是成本髙。
 
  粘鼠板法主要适用于室内鼠密度监测,包括餐馆、宾馆饭店、单位食堂、农贸市场、食品制售或商场,一定条件下,外环境也可以使用。
 
  粘鼠板法使用的粘鼠板(15cmX20cm),靠墙一边的无胶边缘不能宽于0.5cm,否则体形小的鼠不易粘到。胶的强度也要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否则会髙温季节粘连、流胶,个体较大的鼠易于逃逸。
 
  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,一个15m2标准间放置2张。从封口处打开粘鼠板,紧靠墙基放置一夜,记录粘捕到的老鼠的种类和数量。密度计算方法为“密度=(捕鼠数/有效粘鼠板数)*100%”,密度单位为“只/粘鼠板”
 
  使用本方法应该注意以下事项:避免阳光直射、雨淋、地面潮、尘土和污物等的污染,否则会影响粘鼠效果,如胶面有水应晾干后使用。
 
  粉迹法
 
  粉迹法是一种比较敏感的鼠密度监测方法,能够记录鼷类在监测场所内活动的痕迹。与粘鼠板法和夹夜法相比,成本低;但使用的范围有限,只适于室内外地面平整的地方,在室外容易受到风雨的影响。
 
  选择室内和室外平整的地面,用硬纸板或木板做成的框架,用工业用滑石粉靠墙根,沿墙根布放20cmX20cm的粉块。一般在傍晚时布放,室内环境15m2布放2块(对角放置),室外每5m布放1块。次日早晨检査,有鼠类痕迹者视为阳性。密度计算方法为“鼠密度 (阳性粉块数/有效粉块数)*100%”,密度单位为“%”。
 
  注意:避免人、家禽和宠物的干扰,室外布放要避免风雨天,以减少无效粉块。
 
  标志流放法
 
  在一定面积内(lhm2或更大一些)棋盘式放置捕鼠笼,笼距10m,连续布笼5d,将捕获的鼠进行标志,采用剪指(趾)编号,记录捕获时间、鼠种、性别、生殖等情况,然后原处放生。根据每天的捕获记录,推断该面积内总的鼠数。如在呼和浩特市郊区,对黑线仓鼠采用标志流放法进行调查,连续标志5d,结果如表6-1。
 
  依据捕获的资料,以表中Y值为纵坐标、X值为横坐标,做图,连接坐标各点,连成直线E,当Y=1时(表示调查样方内已无新标个体),做X轴平行线与E相交,由相交点G向X轴做垂线与X轴相交点,即为调査样方内所有的鼠数(见下图)。
 
  利用本法调查,不会影响本地区的密度,因为捕获鼠又放回原处,但捕获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不超过5d。否则样方外面的鼠进入。本法不仅可获得当地的鼠密度资料,还可得到很多有关的生态学资料。其缺点是:费工、费时,需要多人参加;有的鼠种不进笼,或有的鼠因进笼能吃到诱饵建立了条件反射,一开笼它就进人,影响未捕过的鼠进笼。
 
  标志流放调查,需要将鼠切趾编号。常见的鼠类一般用于可标志的切趾数为18个,包括左、右前肢各4指(不包括拇指),左、右后肢各5趾。应注意切趾的分布不要过于集中,避免在同一肢体上切除多趾,这样不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和生存。
 
  路线调查法
 
  由1人或几人分别沿一定路线步行1?2km,统计各自面前5m之内的鼠洞数。或乘带有里程表的卡车,司机按规定路线低速前进,汽车上坐3人,1人观察计数两轮之间的鼠洞 (包括车轮压过的地方),另两人分别观察统计车轮外5m之内的鼠洞。这种方法简单易行,效率高,统计面积大。将3人观察的鼠洞数换算成每公顷的洞口数(洞数/hm2),凡是走过的路线能淸楚地看到,如必要时,还可以沿原来的路线返回,重复调查。
 
  目视调查法
 
  是指在单位面积内,1d中动物最活跃时,在地面上看见最多的鼠数。、本法适合于白昼活动的鼠类。如黄鼠、旱獭、高原鼠兔等。样地要有明显的标志,观察者选择好隐蔽处,在鼠活动高峰时连续观察3d。把3d内看到的最高数字作为统计面积内鼠的数字,然后再换算成每公顷的平均数。
 
  洞口统计法
 
  统计一定面积或一定路线上的鼠洞数。本法适合于在开阔地带进行,应能识别不同鼠种的洞形。需预先知道每种鼠的洞口系数。不同季节同1种鼠的洞口系数不同。
 
  洞口系数可用鼠夹法求得,即在一定样地内把所有的鼠洞全堵上并记数,经24h后,在 有效洞口(即被鼠盗开,表示有鼠栖息的洞,不是废弃洞)布鼠夹,至少连续布放3d,把 样地内所有的鼠都捕尽,3d的总和即为样地内鼠的数量,捕鼠数与洞口数之比就是洞口系 数。洞口系数乘以洞口数就是某面积内的鼠数,然后折合成每公顷的鼠数。
 
  统计面积一般为0.25hm2或1hm2,样地可选正方形,长方形或圆形。
 
  正方形:lhm2 = 100m*100m; 0.25hm2 =50m*50m。
 
  长方形(路线统计法):若面积为lhm2时,则宽4m、长2500m;若面积为0.25hm2时,则宽4m、长625m。
 
  圆形:0.25hm2的半径为28.2m; 0.5hm2的半径为39.9m; lhm2的半径为56.4m。
 
  在野外,常用圆形面积统计洞数,因为不用事先划样地,一般统计0.25hm2。在样地中央插1根杆子,把测绳的1端拴在杆子上(不要拴紧,可以任意转动),1人拉着测绳的另一端围绕中央杆转圆圈,几个人随着测绳转动,边走边统计至下1个人同1侧所遇到洞口数,直到走完一圈。
 
  开洞封洞法
 
  本法适于地下生活的鼠,如鼢鼠、鼹形田鼠等。利用鼢鼠堵洞的习性,在样地内,挖开一定数量的鼢鼠主洞道、并记数,经24h后查封洞数,利用封洞数与挖开洞数之比,求出鼢鼠的封洞率。这种方法不能反映出鼢鼠的确切数量。利用单位面积捕尽法,可较准确的统计出鼠的数童。在lhm2内,把新盗出土丘的主洞道挖开,证明有鼠时,再布上踩夹或架上地箭,把鼢鼠捕尽,求出每公顷的平均鼠数,本法虽精确,但太费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