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摘要】对发生白蚁危害的水库概况进行简要介绍,分析其发生蚁害的原因,并对白蚁的挖防方法和过程进行阐述,以为今后类似白蚁危害的防治提供参考。
关键词 白蚁;堤坝;挖防
中图分类号 TV698.2+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-5739(2014)12-0212-02
堤坝白蚁蚁害,是严重威胁堤坝安全的重大隐患。白蚁喜群居,一群白蚁有蚁王若干只,蚁后1只,兵蚁约占群体的5%,工蚁约占群体的95%;主巢1个,副巢若干个,菌匍(和副巢的功能相同,只是其个头比副巢小得多,但是其数量多于副巢)若干个。白蚁的蚁路、蚁巢分布于坝身之内,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,并且有若干条取水线穿过坝身,使坝体千疮百孔,极易造成管涌、塌陷、溃堤的严重后果。又因白蚁群体庞大,数量惊人(一群白蚁往往数以亿计),并且白蚁分飞后,组合成新的白蚁群体的能力极强。因此,若采取单一的人工挖巢的方法,虽能大量杀灭白蚁,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,但是还有少量的白蚁会侥幸逃脱,形成新的白蚁王国,使蚁害死灰复燃,达不到防治白蚁的目的。有的甚至会更加严重,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。因此,笔者总结20多年的白蚁防治工作经验,发现只有采取标本兼治、挖防结合的白蚁防治方法,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白蚁防治效果。
1 情况简述
枞阳县马鞍山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,位于枞阳县东部,座落于横埠河上游。灌溉面积2 200 hm2,受益乡镇4个,受益人口12万人;防洪受益乡镇4个(尤其是横埠镇,是枞阳县东部的一个重镇,经济发达,地理位置重要,南连铜陵市,北接合肥市)。水库下游有1条国道(合肥―铜陵―黄山市高速公路)、1条省道(合肥―铜陵市二级公路)受其保护,防洪灌溉效益显着。因此,水库的安全十分重要。
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,水库坝长448 m,最大坝高21.4 m,水库坝身为粘土心墙坝,上游为块石护坡,坡比1∶2.5;背水坡坡比1∶2.5,为草皮护坡(草皮的根茎是白蚁的天然美味,白蚁活动的踪迹――泥被、泥线,也极易被草皮所遮挡,不易被发现),坝趾处亦是块石护坡。
该水库大坝位于马鞍山和凤凰山之间,二山森林茂密,发现有少量白蚁活动的迹象。该水库大坝蚁害的成因:一是由于该水库大坝建于大跃进年代,人们对白蚁的认识和研究较少,对白蚁防治工作的认识十分有限。因此,对上坝土方中是否夹有白蚁未能十分重视,由此将白蚁夹带上坝,形成蚁害。二是夹有白蚁的朽木等杂物,随着上游来水漂浮至大坝坝身,而形成蚁害。三是由于坝址处两边山上都有白蚁活动,并且在白蚁分飞距离的范围内,白蚁由山上分飞而来,而形成蚁害。上述3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2 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过程
1984年,该水库管理人员在进行例行巡查时发现坝身有白蚁活动,当即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详细汇报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,着手开展白蚁防治工作。
2.1 施工准备
1984年秋天,采取的第1项措施是全面加强巡查工作,坚持每日巡查,查看白蚁活动的范围是否有改变,查看白蚁活动的重点区域是否有变动,并且做好标记。将每日的巡查情况记录在案,为以后的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[1]。采取的第2项措施是在每日的黄昏时分,尤其是要变天的时候,观察坝身范围内空中飞翔的小虫子的状况,若发现有个体较大、飞行距离不大即落地的虫子,要追踪观察,以确定是否为白蚁分飞,并做好记录。
2.2 人工挖巢除白蚁
白蚁的生活离不开水,而坝身上亦无其他水源,白蚁必须穿过或者绕过坝身至迎水面进行取水。利用这一特点,在早春3月时进行人工挖巢除白蚁。因为白蚁活动范围小,一般都在其主巢附近活动,其取水线更是靠近主巢,这为寻找主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大大降低了寻找的难度和寻找的工作量,即便如此寻找取水线仍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。
1985年3月7日,经过2 d大面积的细致排查寻找,终于在大坝东端0+060 m处发现其取水线。随之展开人工跟踪追挖,追挖至0+120 m处时,出现大量疑似和主巢相关联的线索。3月8日,继续进行追挖,追挖约5 m,挖至主巢。破巢时抓获一只长10 cm,直径2.5 cm的白蚁蚁后(蚁后是白蚁群体的繁殖工具,专伺繁殖,日产卵上万只),工蚁、兵蚁数以亿计。该主巢直径为1.2 m,埋深0.7 m;经过3 d的追挖,又挖出副巢7个,副巢直径在0.5~0.7 m,埋深0.5~1.2 m,最远一个副巢距主巢150 m,菌匍12个,直径在0.10~0.25 m,埋深0.5~1.2 m。对在追挖时漏网的残余白蚁采取喷洒杀虫剂的方法,继续剿灭残余白蚁(这是利用白蚁有互食死在白蚁巢内的蚁尸,以保持蚁巢内清洁的习性,使得药物的药性能继续传播,这就是药物防治白蚁的基础)。
2.3 防治
2.3.1 预防。预防的主要方法:①沟槽的开挖:在大坝的背水面,顺坡,在不同的高程点,纵向布置5条平行于坝轴线的沟槽,槽深1 m,槽底0.5 m(以便于工人操作为原则),槽长应超过白蚁最远活动点处150 m(这是白蚁的分飞距离)。②喷洒药物:在已经开挖好的沟槽内,用配好的10%氯丹溶液,均匀地喷洒于沟槽的槽壁上,以形成一道药物防护层[2-3]。③药土回填:用氯丹溶液拌和回填土,用量60~80 g/m3。药土拌和要均匀,不能有遗漏。回填要分层回填,回填要密实,并且要预留20 cm的保护覆盖层,以防人畜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。④安全防护:因为氯丹溶液是剧毒药物,施工过程中要严密做好防护工作,穿好防护服,戴好防护眼镜、口罩和防护手套,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[4]。
2.3.2 人工和药物防除。白蚁怕光,因此白蚁在露出地面活动时,都必须先修好泥被、泥线,在泥被、泥线的遮挡下进行采食、取水等活动。人们可循着泥被、泥线来发现白蚁的踪迹,这为人工杀灭白蚁提供了前提条件。
白蚁喜食带甜味的植物(如草根、树皮),这就为药物诱杀白蚁提供了前提条件。将白蚁喜食的植物拌上杀虫剂,埋放在蚁道上,引诱白蚁来食。或者将白蚁喜食的植物物粉碎,拌上杀虫剂,搓成细条,塞入蚁道内引诱白蚁来食以达到杀灭白蚁的目的。
3 参考文献
[1] 郭建强,龚跃刚,孙吴俊,等。监测控制技术在水库堤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[J].浙江水利科技,2006(5):49-51.
[2] 毛海峰。堤坝白蚁防治的重要性及防治措施[J].广东水利水电,2004(2):47-46.
[3] 刘向阳。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探讨[J].中华卫生杀虫药械,2011(3):237-240.
[4] 毛伟光,赵琪祥,吕成君,等。诸暨市堤坝白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[J].浙江水利科技,2002(3):73-74.